2010年各国的缺血性(上)和出血性(下)脑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每十万人)。中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地区是脑卒中的最高发地区
中风也并非风烛残年的老人的专利。在15-49岁的青年和中年中国人中,中风和交通事故也是最主要的两大死因,每年造成近27万人死亡。世界各国的人均每日钠摄入量
世界上最爱吃盐的人口几乎都集中于中国西部为圆心的中亚和东亚地区。其中,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人等极爱吃咸,是因为长久的畜牧传统,需要用盐腌制肉类和奶制品,增加食物的保质期。
各式各样的东亚酱油
2018年中国和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消费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味精
大部分中国人本就有爱酱喜咸的饮食习惯,再加上现代食品加工和快餐产业倾向用盐保质和调味,这让亿万中国人的盐摄入愈加高得离谱。
中餐传入海外后,也把高盐风味洒遍了世界:英国「食盐行动」组织发现英国中餐外卖单份炒饭的盐分相当于11包薯片
中风的另一原因是吸烟,因为烟草释放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破坏血管,促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而中国人热爱吸烟,在烟草专卖体制的消费培育下,中国拥有超过60%的男性烟民。
Marie Ng等研究者将187个国家地区按照烟民密度和日吸烟量分为六等,男性吸烟最凶的地区(上图红色区域)几乎全部集中于中国、日本和前苏东阵营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点是曾长期实施烟草专卖。烟草专卖不仅提供了丰厚的财政税收,也为国家培养了广袤而忠实的烟民
而且,与其他国家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大部分善良可爱的中国烟民们并不知道吸烟会导致中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项目统计,中国人对吸烟与中风关系的无知率居世界之首。
不同国家吸烟者中,不相信或不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心脏病和肺癌风险的人口比例
也有很多中国烟民吸烟是迫不得已,因为加班劳作需要吸烟提神。
林若婷等根据台湾各行业720多万劳动者的劳保记录计算的心脑血管风险。患轻微疾病的风险在工时超过185后反而表现得下降,据推测是因为劳保记录偏重收录致死致残病例,对轻微疾病的记载有残缺
此外,中国人中外形不胖但肚子鼓鼓的人很多。这类腹型/中心型肥胖者已占到总人口的40%-50%,而腹型肥胖者的内脏脂肪堆积更容易渗入血管,引发脑血管疾病。
根据不同标准,中国人的中心肥胖率在40%-50%间。根据WHO 标准,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根据针对中国人的WGOC标准,中国成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
吃咸吸烟加班以及高热量饮食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本来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加以扭转。血压血脂持续居高的患者,也可以长期服用降压降脂药物来控制病情。
在美国,中风的致死人数占比只有心脏病的五分之一左右,在中国两者却基本相当
这是因为,在中风治疗方面,中国的手术普及和急救流程还较为落后,有待改善。
比如,提到支架手术,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用于预防心梗的「心脏支架」。相比之下,颈动脉支架(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EA)虽然可以预防中风、减轻颈动脉狭窄,但许多中国人闻所未闻,寻求手术的患者很少,每年颈动脉介入手术量只有心血管介入手术量的几十分之一。
颈动脉介入手术1980年代就在欧美地区普及,但在中国仍远远缺乏普及
FAST 原则:通过「脸是否歪斜、是否有胳膊无法持续平举,说话是否吐字不清可以判断是不是中风发作,若满足其中一项,就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时间
范伟在《小宝和老财》中扮演中风